書迷募集活動大成功! 好文分享~
感謝羽口牙的Melody~~」同意轉載,原文出處請點此

--------------------------------------------

當得知由原著改編成的電影即將上映時,我就很期待,
剛好電影公司又有募集書迷的活動,然後我的好手氣抽到了首映會的票,
邀請朋友跟我一起去看。她也很開心,而且還記得我們是前年的10/16去敦南誠品
參加作者的簽書會。(作者本人真的很優雅,而且很有氣質唷!!)

其實,原本擔心電影無法完整表達出原作的內涵,畢竟當文字轉化成影像時,
有些想像空間和作品的詩意,會不會就在再現過程的取捨和市場考量間,
被誇張化或省略了呢?
畢竟有些細膩的內心情感和微妙的互動,是要花時間去慢慢咀嚼、感覺的,
看電影很容易一下子就閃過去,而且畢竟這麼有深度的作品也怕表現得很悶,

看完之後,我安靜了幾秒,想沉澱又想大叫 Bravo ,
不可諱言,這樣的後勁是強烈的
我覺得很棒的是,有些隱喻很清楚但又留空間讓讀者自己去想像、詮釋,
金魚缸的呈現很多樣化,也很有趣,而且讓我想到藝妓回憶錄,
這是不是有某種日本文化的元素在裡頭呢?
如果說,我們就像金魚一樣,生活在魚缸,也在魚缸而結束生命,
那11歲的芭洛瑪,在我看來是最忠於自我的純真,也因為純真,
而與其他人格格不入,甚至是有計畫地想脫離這一切。
她或許一開始還不能理解,為何荷妮要隱藏自己的真實情感和內涵,
只因要符合社會對自己的「角色期待」,
也就是對門房的刻板印象是粗魯的、甚至沒讀過書的、沒有教養,
但荷妮身為優雅的刺蝟,也在小津和芭洛瑪的主動親近下而漸漸融化、卸下武裝。

關於電影中的台詞「幸福人家彼此都很類似,不幸人家的苦難卻各不相同」
是很有名的,朋友在找家庭溝通的書的時候也看過文獻引用,
我們在討論這部分的時候,提到,關於這個社會對幸福家庭的定義,
就像芭洛瑪的家庭,在貴婦鄰居的眼中是幸福的,但,表象裡的真相又是如何?
我們被社會文化的期待所制約,久而久之真實的自己也被隱沒了,
取而代之是「自然地表現虛假」的自己。
像是芭洛瑪的家庭,每個成員都明顯的有前後台之分,
難怪她們覺得芭洛瑪很怪,因為她貫徹地堅持作自己。

我很喜歡荷妮遇到小津先生之後的轉變,電影的轉折處理得很好,
其實影片的開頭有點嚴肅,但在小津先生的加入後
有些法國和日本文化的交融和衝擊的火花,處理得很順暢,
就像馬桶坐下去會響起莫札特的音樂,吃拉麵要很大聲,
荷妮使用很日式的茶壺看著日本文學、再配上黑巧克力,這種衝突性在她身上
總是有讓人會心一笑的點在。看似古靈精怪的芭洛瑪,
在被大人訓斥不要再拍攝的時候,
眼鏡一直被頭髮卡住拉不出來的滑稽模樣、也讓人莞爾。

人物的對立性讓故事更有可看性,看似沒有交集的三人,卻巧妙的如此相容,
而且小津先生在生日晚餐後,與荷妮慢步在街道時所說的
「我們可以當朋友,還有想要成為的任何關係」,真是浪漫,還講了兩遍呢!!
雖然很內斂,但是朋友說是一種讓人感到沒有壓力的告白
這是小說沒有的,而我也很喜歡他們親密帶點距離的互動,
有淡淡的曖昧,但愛意愈來愈濃的層次鋪陳,
尤其是比鄰而坐一起小津安二郎電影的背影,透露出一種默契的浪漫耶,
令人羨慕。

電影裡雖然犧牲了其他周邊配角,也以芭洛瑪的獨白為主軸,
但是更深刻地刻劃出這三位主角的互動關係,
最後,芭洛瑪說,重要的是死亡的那一刻你在做什麼,
而荷妮,準備好正要愛了。
這讓她的生命在最後一刻達到燦爛,也讓一直想結束生命以求平靜的芭洛瑪領略到,
活著的意義是為了所愛的人。

當生命嘎然靜止的時候,我不知道自己那時是不是也會有跑馬燈的一生在眼前閃過,
或者是像荷妮一樣,掛念重要的人,對他們有所期許,
但我看了這部電影後,會以更寬容的態度看待身邊的人事物,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小宇宙,當遇到相同頻率的人時,不要吝於敞開胸懷,
因為這是相當難得的。

然後,到最後我跟芭洛瑪一樣,
還在疑惑,那隻吃了安眠藥的金魚,最後從荷妮的馬桶出現,
又被裝在魚缸裡,是代表著一種悲觀宿命論,還是一種解放呢?
我相信文本的多重意義,讓這部電影更有內涵,更值得細心玩味。
真心推薦這部電影。

雖然原作的角度很多元、故事說得更完整,
但除卻這樣的前提,這部電影還是令人感動的,演員的表現也拿捏的收放自如,
特別是獨具風味的日本動畫和芭洛瑪的圖畫日記,
都挺有創意的,不如看看這樣的結合吧。
我還突然有一種以看歐洲片的心情準備,卻從中看到日本片的靈魂的驚奇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山水國際娛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