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馬克辛於本BLOG的留言提供!! )

初生。

手電筒的光,瞬間,為黑暗角落帶來一點亮。
啟動攝影機,11歲女孩芭洛瑪對著鏡頭說話,如同手術刀冷靜的言詞精闢的描述著自己生長在巴黎左岸的高級家庭,幸運且富有。
也猶如預言家一般預測出自己生命的未來藍圖,像是困在金魚缸裡的一生。為了不要踏上自己所預言的那樣荒繆無味的人生,她決定拍一部電影,仔細地紀錄她生活中的一切令她覺得荒繆而令人窒息的世界。
而所謂生活中的一切,又以家庭成員圖像為主,以及發生在居所公寓的這樣狹小的世界,只有11歲人生的小小世界,以佐證她決定在12歲生日當天結束生命的合理理由。
11歲女孩的眼光,彷彿是初生之眼,對生命有很多的期待與想望,誠實而美麗。
但這個純粹之美的渴望在喧囂的浮華世界中被淹沒,沒有人聽得懂她的心聲,即使有深邃且好似智慧的眼光,看著家人的種種行徑,卻也預感之後的生命,將常常做無謂且荒謬的搏鬥而顯得無力。
聰慧而焦慮的心靈,極力要證明為了不要渾渾噩噩過一生,擁有自我了斷的權利,是捍衛她渴望美好生命的展現。


枯萎。

54歲的寡婦門房荷妮,日復一日做著同樣的工作,過著同樣的生活,對於所有人的要求或交談,一律以乾枯的聲音簡單的應許,認為自己的言行完全符合世人心中塑造出來的門房形象活著。
不照鏡子,不修邊幅,與一隻貓同住,生活中唯有黑巧克力配上一杯熱茶,緩緩開起書扉,是她暫別冷酷的現實世界,與內心獨白相應的魔幻時刻。
她刻意的安份,且努力的不讓魔幻世界的色彩揮灑這個蒼白的現實世界,會亂了分寸的!會打亂27年來規律而無味的步調,沒有這個必要。
於是,門後的那個房間,眾多的靈魂只能幽幽的關在黑暗中,偶爾燈亮了,召喚出一些魂魄出來呼吸一下,與荷妮在內心相映,大部分的時候,門還是關起來的好,這樣比較安全且免於紛擾。


智者之愛。

交會,從這一段對話開始。
荷妮說:「亞爾登是很幸福的一家人,」小津先生說:「幸福家庭的模式相差無幾,但不幸家庭的苦難卻是各有不同。」荷妮顫然回頭,微微訝異的看著小津先生,她宛如枯萎的心好似被灑下了甘露而微微顫動起來。
小津先生是這棟公寓的新鄰居,親切而優雅,完全沒有其他富豪的矯情與冷漠。他與荷妮之間的交會,以及他與芭洛瑪之間互動,彷彿像個智者般,以優雅且美麗的方式伸出雙手邀請她們,讓她們從生命的彼端走向彼此,他豐富了荷妮,也牽引了芭洛瑪。
芭洛瑪從初生的純美及以為早已看透的人生,而對未來過度的焦慮;荷妮刻意的隱形而漸漸成為隱沒生命光彩的枯萎之花,智者之愛填滿這斷層般的空虛,讓生命盈滿了起來。
小津先生說:「一個人可以有兩種身分,我們可以做朋友,甚至是我們所想的。」


句點的迴音。


當一切從苦澀到幾乎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真真實實的生命總是高深莫測。
一部高明而饒富意趣的作品,如何下句點,且能讓句點振動出絃外之音,叫人不僅看到表面的情節,更能聽出字與字之間的聲音,著實是不易且迷人的。
尾聲,我聽見了,一如羽毛輕輕落地的聲音,輕盈而悠遠…


小小的附記。

我沒看過《刺蝟的優雅》這本書,想去看電影,是因為這幾年來對法國、日本的一種莫名嚮往。我去過日本,但未到過法國,到不了的地方,就看電影吧!
最近,我隱約覺得法國與日本關於很多人事物的美學,有一些動人的共同之處,恰巧,作品中即有一位日本人角色的存在,巧妙地的搭起法國與日本的對話,我覺得饒富意趣,可惜,我還無法說出個所以然來,希望能看到對此有觀察的朋友們,能替我明朗其中的意趣。
隨寫些我個人小小的體會與觀察,但不喜歡簡介太多電影情節,是怕打擾了大家觀影的樂趣。我覺得本片可視為獨立的作品,沒看過小說更可以享受片中的所有呈現,從文本、導演、對白、演員、配樂、美學呈現等等,都非常的精采且完整。
看完電影之後,非常非常想好好的來欣賞閱讀原著,如果能一邊聆聽電影配樂,我想,會是春天很棒的禮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山水國際娛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