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 Wang Tzu Yuan 的推薦:

 

「忽必列汗在上都曾經下令造一座堂皇的安樂殿堂:這地方有聖河亞佛流奔,穿過深不可測的洞門,直流入不見陽光的海洋。」


片名文義是帶有神聖意涵的《Sanctum》,加上片中台詞反覆吟誦,描繪幻想中世外桃源的柯立芝名詩《Kubla Khan》,
再再傳達了熱衷洞穴潛水的探險者,對於這個世界地下的地下世界所懷有那番虔誠的信仰。
不過呢,觀眾最初在面對這片冷峻莊嚴的幽泉怪石時,難以不認同主角Josh質疑父親時所說的:「為什麼?不過就是一堆爛石頭罷了!」
但也就如同這個問題的答案:「這是這世上僅存未經探索的地區了。」
或許因為這星球上已乏有這般深不可測的未知場域,這些洞穴對他們而言才具有如此深不可測的吸引力吧。


不過,就如同其他從事挑戰自己極限的探險者一樣,洞穴潛水的探險者也要面對自己很可能挑戰到了自己極限的現實。
結合了深海潛水與地下活動所帶來的雙重危險,對於不諳此道的人來說這群探險者所冒的危險簡直是難以理喻的;
因此,從第一件猝然發生的死亡意外開始,環繞於此的「價值」疑問即不斷被拋出及衍生;
面對毫無生存希望的同行伙伴,隊友有無權力幫他選擇是要長痛還是短痛?
面對客觀上求生裝備的不足,其他倖存者間究竟該是互助還是自助?
富有經驗的老手知悉探險新人自陷風險的選擇,究竟該尊重他人的自由意志還是應有家父長心態的積極介入?


除此之外,本片顯然在劇情內容與人物刻劃上顯然選擇刻意簡化,
眾多角色無論在性格、舉止及其發展上,皆算是可預測的標準套數,
而如同其他以父子情為主軸的電影,身為主線的Frank和Josh的父子檔,仍一貫循著此類戲劇情節,
由產生懷疑、經過試煉、達成理解進而認同的制式漸進結構,
而如此清晰明確的處理,總好過企圖心旺盛而難免紊亂軟弱的”鉅作”了。


相較於從70年代風行的一般災難片,
《Sanctum》既無令觀眾耳熟能詳的大卡司,也未見多向支線發展的劇情安排,
而災難的主軸----洞穴探險,與常見的災難片(地震、火災、洪水、雪崩或是隕石撞地球…等等)相比,
更容易讓一般沒有從事洞穴探險的多數觀眾多了一分陌生感,也因此可能少了因同情而生的恐懼感。
不過這相對都是本片所俱備的特點,扛著James Cameron製作團隊的招牌,本片雖充分運用頂尖的3D攝影技術,
卻意外地並非要觀眾接收好萊屋式疲勞轟炸的大場面,其緩慢細膩的運鏡,反而完整呈現了一般人未曾熟悉的洞穴世界,
在足以令人身歷其境的真實影像裡,如影隨形的是籠罩在全片令人屏氣凝神的壓迫感,以及劇中人物因各種災禍所生的痛楚感,
也因如此,讓人不禁建議衝著過足《阿凡達》癮頭的人,觀看本片時不妨改變觀看其他3D電影的心態,品嚐人類與環境間的心凝形釋以及隨劇情發展而來的窒息氛圍吧!

 

本篇文章引用自 WE 部落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山水國際娛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