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推出即奪得歐洲各大影展大獎的另類驚悚片《13 百萬殺人遊戲》要在今年春天登陸了!
本片導演傑拉巴布魯阿尼是年僅26歲的鬼才導演,這部片是他與弟弟喬治攜手合作的第一部劇情長片。傑拉的身世十分不同於同一世代的年輕人,所以才造就他對於影像與電影的特殊直覺與掌握方式。
就讓我們來看看傑拉導演的生平背景與本片的介紹吧。
【本片獲獎紀錄】
2005《威尼斯電影節》 最佳影片處女作獎
2006《歐洲電影獎》 最佳新發現
2006《日舞影展》 世界電影劇情類評審團大獎
2007《法國凱薩獎》 最佳新人、最佳影片提名
本片導演傑拉巴布魯阿尼是年僅26歲的鬼才導演,這部片是他與弟弟喬治攜手合作的第一部劇情長片。傑拉的身世十分不同於同一世代的年輕人,所以才造就他對於影像與電影的特殊直覺與掌握方式。
就讓我們來看看傑拉導演的生平背景與本片的介紹吧。
【本片獲獎紀錄】
2005《威尼斯電影節》 最佳影片處女作獎
2006《歐洲電影獎》 最佳新發現
2006《日舞影展》 世界電影劇情類評審團大獎
2007《法國凱薩獎》 最佳新人、最佳影片提名
【導演介紹】Gela Babluani
【導演的話】
相同的童年回憶不時回過頭向我襲來,已經固定的影像,就像劃破黑暗的光線射素一般鮮明。這些影像總是含糊地呈現在我眼前。但當我試著去發現其中創始而純粹的性質,我缺乏了那種滑入過往時光的無辜天真感受。
出生在喬治亞大城的第比利斯 (Tblissi),現年26歲的傑拉巴布魯阿尼(Gela Babluani)的身世可說是匯集了各種成為好導演的因素。一方面,傑拉生長在一個風雨飄搖的大環境中;另一方面,傑拉亦受到導演父親的影響,頗早便啟蒙了對影像的熱衷。只有少數的電影愛好者會記得傑拉的父親泰默巴布魯阿尼 (Temur Babluani) 也是一位非常傑出的電影人,曾以La Migration des Moineaux作者的身分在1988年坎城的導演之夜獲選,也以The Sun of the Wakeful在1993年獲柏林銀熊獎。
傑拉的童年時期,經歷了一段政治與經濟大幅變動的時期。1989年柏林圍牆倒塌,當時的東歐大環境釋放出空前的自由,同時也意味著陷入一陣混亂。在喬治亞本地則是民族主義方興未艾、政權動盪不安。生活在充斥鬥爭、槍殺、士兵的市民戰爭這種環境中,傑拉每天都面對著死亡。
17歲時,傑拉被父親送往法國唸書。年輕的傑拉在巴黎發展出對於法語的熱忱,開始書寫的工作,並引發了對電影的興趣。儘管他與父親相隔遙遠,他與父親的關係仍深深影響著他的電影進路。
在他的電影風格中,仍保留了大量的沉默與黑白,重現了蘇維埃式電影的表現手法。對蘇維埃電影的吸收,來自於他與父親在第比利斯當地戲院的看電影經驗。那種圖像與剪接方式的力量,對傑拉的作品造成了深刻的影響。
在2002年的第一部短片A Fleur de Peau發表之後,傑拉被看作是具有再創此種影片力量的新生代導演,《百萬殺人遊戲》(13 TZAMETI)是他的第一部故事長片。並且,他才剛在喬治亞本地,與他的父親一同完成的第二部電影L'Ame perdue du Sommet(The Lost Soul),日前亦於日舞影展參展。
【導演的話】
相同的童年回憶不時回過頭向我襲來,已經固定的影像,就像劃破黑暗的光線射素一般鮮明。這些影像總是含糊地呈現在我眼前。但當我試著去發現其中創始而純粹的性質,我缺乏了那種滑入過往時光的無辜天真感受。
我希望,透過一種內在的封閉世界--內心中不同軌跡與利益動機的相互激盪--的發現旅程,得以把握住這種輕移滑動的現象。這是得出冷酷的殘存直覺的唯一方式。
【劇情】
在法國的一個海邊小鎮,一貧如洗的年輕修屋工人塞巴斯第安,在修完屋頂之後卻發現屋主已經吸毒過量掛掉了。因為做白工而心有不甘的塞巴斯第安,在屋內意外撿到一封署名給屋主的信,裡面夾著一張火車票,同時給了一個賺大錢的機會:到外地參加一個有巨額獎金的神祕遊戲。對年輕的塞巴斯第安來說,這無疑是個改變人生機遇的大機會。
沒有太多的遲疑,塞巴斯第安決定要告別清貧而寧靜的生活,冒名頂替前往那個‘可能’可以賺大錢的陌生小鎮。但他一點也不知道,自己即將進入一個什麼樣的賭局遊戲,一個以性命換取巨額獎金的遊戲。
簡單且殘酷的遊戲規則顯示著,最大贏家靠的只是僥倖,沒有別的。然而,塞巴斯第安有足夠的幸運成為贏家嗎?或是,他將輸掉自己的性命?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